精准介观测量

PROJECT

项目简介 专家介绍 项目进展

徐春祥

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1999年至2010年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期间2002年至2004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010年开始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已被引4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1)纳米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2新型微腔激光;3生物传感技术。

最新研究成果:表面等离激元SP和回音壁模WGM的协同增强可以诱导强烈的近场效应通过它们之间的共振耦合可以有效改善微腔激光性能,考虑各种金属纳米颗粒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和石墨烯等新材料的SPP效应,系统研究了石墨烯/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协同增强ZnO微腔的受激辐射。在此基础上,结合ZnO微腔回音壁模效应和石墨烯/金属Ag纳米颗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构建了新型ZnO/Graphene/Ag超灵敏SERS复合微腔探针,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新型超灵敏SERS微腔探针对生物分子dopamineDA)实现了超高的灵敏度检测,其增强因子达到了0.95×1012,且具有超低检测极限,低至10-15 M。其显著增强的拉曼信号不仅与ZnO几何微腔结构的WGM光场限域效应有关,而且也离不开石墨烯辅助电子转移和Ag表面等离激元耦合作用。该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2019DOI:10.1039/c8tc06305b


图片4 

1  SERS复合微腔探针实现超灵敏检测示意图



返回  >